美丽无瑕的天鹅,身为至上纯洁与暧昧肉欲两者的象征,充斥着北欧和凯尔特的传说,以及俄罗斯和波斯的预言。芭蕾舞的核心在于天鹅那种致命又危险的诱惑力,无关扮演者的性别。布封在法国大革命前在著作《自然史》中对天鹅的政治和肉欲属性发表过真知灼见:天鹅象征王族,代表理想化的权力形式。君王统治“所有水域、建立起和平帝国,崇高、威严、温存。”传奇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作为十九世纪古典芭蕾的基石,被视为“芭蕾舞”的代名词。
I. 经典音乐
《天鹅湖》是柴可夫斯基“最诗意的梦”,于1877年2月20日首演于莫斯科大剧院,至今已达140年之久,之后不断地被重新研究,重新思考、编排、锤炼,也诞生了多个舞剧版本。1894年,马林斯基剧院为纪念柴科夫斯基逝世,老柴的好朋友——芭蕾巨匠彼季帕(Marius Petipa),以及彼季帕那别具心裁的编导助手列夫·伊凡诺夫(LevIvanov)改编了《天鹅湖》。
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天鹅湖》组曲出版于1900年11月,整部芭蕾的作品编号为OP.20。
美丽的少女奥杰塔被凶恶的魔王罗斯巴特施展魔法变成了白天鹅,夜里才能恢复人的样貌;只有忠贞的爱情可以破解这个可怕的魔法。这一天,度过了自己成年礼的王子齐格弗里德被女王勒令择日成婚,闷闷不乐的他夜里来到湖畔打猎,不料竟看见优雅的白天鹅变回少女奥杰塔。王子迅速地坠入爱河,并邀请奥杰塔第二天莅临自己的选妃宴会,然而这一切都被躲在暗处的魔王罗斯巴特看在眼里......
II. 俄版的经典天鹅
有着“芭蕾航母”之称的俄罗斯马林斯基剧院芭蕾舞团的版本是缘起。马林斯基剧院是沙皇俄国时期的皇家剧院。现行版《天鹅湖》是由舞蹈名家康斯坦丁-谢尔盖耶夫(Konstantin Sergeyev)在前苏联时期重新编排的,虽不是圣彼得堡版本,但却被公认为是最接近1895年原版的版本。
全世界有无数个版本的天鹅湖,其中也有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改编,各版本的结局也不相同,光悲剧的演绎就有双双投湖、天人永隔、白天鹅被魔王带走、或两人都死于魔王之手等形式。但万变不离其宗,基本都是从圣彼得堡这一版本发展出来的,由此可见该版的影响之大。
III 法国版的文艺创新
作为世界历史最悠久的舞团之一,巴黎歌剧院成立于17世纪后半叶,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是由“太阳王”路易十四一手打造的古老且具传奇色彩的舞团,在古典芭蕾及现代作品的演绎方面,都呈现出了极高的艺术造诣。路易十四(1638-1715)出了名的喜欢芭蕾,他自号“太阳王”,也和他扮演过太阳神阿波罗有关。在1661年——他决定创办皇家舞蹈学院,就是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的前身。
亚森特·里戈所绘制的的路易十四肖像画作于1701年,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皇家肖像之一。
君主对文化的品味会直接影响文化政策
1984年,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当时的总监鲁道夫·努里耶夫在马里乌斯·彼季帕、列夫·伊万诺夫版《天鹅湖》的基础上,为自家舞团量身打造了新一版的芭蕾舞剧,努里耶夫赋予作品以弗洛伊德的新维度,以绝望深邃的基调勾勒柴可夫斯基诗意的梦。
努里耶夫在圣彼得堡期间,就从俄罗斯芭蕾中获取了许多灵感,而来到欧洲使他改变了对舞蹈的看法。欧洲芭蕾更强调故事性和戏剧性,他从中获得很多启发;从心理维度探讨芭蕾舞。努里耶夫版《天鹅湖》首次登陆上海,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带来了大约100位舞者,团内的明星舞者和首席舞者将担纲重要角色。
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
虽然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演变,但其法国身份和精神依然存在。新闻发布会期间舞团代表不无骄傲地说:“如果今天把我们的舞者放到比如说纽约的或者俄罗斯的舞团,大家很快就可以认出来这是来自巴黎歌剧院的舞者,因为他们的动作,他们热身的方法都是带有巴黎歌剧院印记的。”
在法国古典芭蕾里,编舞融入了更为深层的人格分析,给王子增加了细腻的心理戏。同时强调舞者肢体和音乐之间的关联。这部《天鹅湖》中新出现的魔王角色,开始是王子的老师,后来演变成为王子的人格黑暗面。半人半鸟,挥舞着硕大闪亮斗篷的魔王作为异类登场,该角色有两个名字:在第一幕是叫Wolfgang,后来变成一个类似巫师的角色,开始引导王子对很多事情产生怀疑。
魔王的角色实则为王子的另一个分身
IV. 叛逆的男版英伦天鹅
在过去五年间,马修·伯恩(Matthew Bourne)的名字曾多次出现在中国观众的视野里,“哥特版睡美人”“二战版灰姑娘”接连上演……但却没有一部作品可以与他的“男版天鹅湖”的地位相抗衡。自1995年于伦敦萨德勒威尔斯剧院首演以来,这部伦敦西区和百老汇上演时间最长的芭蕾舞剧便定义了“马修·伯恩”这个名字,也定义了现代芭蕾舞剧的一座里程碑。
马修·伯恩创作的《天鹅湖》大胆、机智,扣人心弦,情感丰富,它最为人熟知的地方仍是用一个极具威胁性的男性团体取代了女性主导的芭蕾舞团,颠覆传统,如风暴般席卷了舞蹈世界。对柴可夫斯基这一备受喜爱的故事强有力的演绎,造就了我们这个时代充满激情的当代《天鹅湖》,并以此获得30多个国际戏剧奖项,包括英国的一项奥利维尔奖和百老汇的三项托尼奖,《泰晤士报》曾称其为“一部世界现象级作品”。
V.画作中的灵感
著名画家德加长年累月沉浸在巴黎的歌剧院之中,孜孜不倦地描绘着芭蕾舞女。如果说谁能够把舞蹈的瞬间表现得淋漓尽致德加画中大多数舞女并不是名演员,甚至算不上普通演员。他最喜欢画的,其实是芭蕾舞学员。
法版舞美设计师艾奇奥·弗里杰里奥此次从印象派大师克劳德·莫奈的画作中汲取灵感,摒弃了鲜亮、辨识度高的布景,使用灯光塑造的体积感线条,为舞剧营造了迷梦般的空间,任王子齐格弗里德在梦与现实中翱翔,编织出那令人唏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