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虎头要塞战役 ,日军躲入坚固地下工事,苏军运来汽油和大型鼓风机

  •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8-19 13:33:30    

虎头镇是东北的黑龙江省虎林市的一个边陲小镇,从地图上看,位于中国的东北角,与俄罗斯伊曼市隔乌苏里江相望。日本侵华时期,看似不大的虎头镇却拥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站在虎头镇周边的丘陵上放眼望去,位于苏联伊曼市内的重要桥梁和军事设施能够一览无余。而伊曼市则是苏联当时在远东的最大军事要冲,更是西伯利亚铁路的咽喉。

苏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1945年8月8日,驻扎在虎头要塞内的1400余名日军跟往常一样,坚守在各自的战斗岗位,他们丝毫没有意识到,一场惨烈的大战即将到来。8月9日凌晨,苏联边防部队突然袭击并占领乌苏里江一带的日军观察哨所。紧接着,来自伊曼周围的苏军炮兵对日军虎头要塞区域进行了炮火覆盖。一瞬间,炮弹像雨点般地砸向虎头要塞,火光伴随着爆炸声响彻整个要塞。

慌乱的日军迅速组织炮兵对苏联伊曼市和远东铁路干线桥梁展开炮击,试图以此来遏制苏联的进攻。在炮火的掩护下,苏联集结了3个步兵师、两个坦克旅和一个筑垒守备队,共两万余人渡过乌苏里江,分三路对虎头要塞实施攻击。在苏军两个小时的强大炮火打击下,虎头要塞周围的铁路线、军营、通讯设施和地面工事遭到了严重破坏。交通线的切断,使内地的日军无法对虎头要塞进行兵力支援,要塞的日军只能躲入阵地和地下工事对苏军展开反击。

苏军火力强大,日军躲入地下工事

8月10日,从伊曼机场起飞的苏军40架伊尔4轰炸机和50架歼击机对虎头要塞区域进行了多轮轰炸和低空扫射。苏军很快向虎头要塞纵深推进,在虎头镇和码头与日军展开激战。经过两天战斗,阵地9次易手,最后苏军终于拿下阵地。在苏军多方面的打击下,日军在虎林的各阵地联络被切断,只能依托坚固的工事各自为战,继续挣扎。日军的虎头要塞规模庞大,贯穿多个山头儿,共有五个钢筋水泥修筑的阵地。每个阵地的地上地下结构复杂,水泥覆盖最厚处达3米,可有效防御大口径重炮的打击。上层工事还有碉堡和炮位,下层工事内部有各种生活设施、粮库、弹药库以及电力设施,可供1万名日军坚守3个月。从地下工事通向地面位置设有观察口、竖井、陷阱、火力打击口、烟囱和通风口。除常规的火力配置外,日军还配有410毫米和250毫米大口径重炮。

8月12日,苏军在坦克的掩护下对日军发起第二次进攻,并与阵地的日军展开白刃战,战斗异常激烈。8月13日,日军部分地面工事被苏军攻克,苏联士兵通过通风口、烟囱、竖井向地下工事投掷手榴弹、炸药和浇灌汽油。躲在地下工事内焦躁不安的日军也不想坐以待毙,利用对环境的熟悉马上组织了敢死队对苏军反击。

苏军运来汽油和鼓风机

8月14日,苏军再次组织各种火炮对日军的猛虎山主阵地开火,将日军的巨炮阵地彻底摧毁。虽然日军失去了主炮阵地,但猛虎山的制高点仍被日军依靠坚固的地下工事所控制。随后,苏军运来了大量汽油和大型鼓风机,将汽油通过通风口和烟囱全部倒入日军的地下工事,点燃后用鼓风机向内部鼓吹烟雾,躲藏在地下的日军除少数携带防毒面具死守洞口,大部分因窒息而死。

8月15日,收音机里传来了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得知消息的日本官兵不愿相信这个事实,并喝令关掉收音机,并称要死战到底,决不投降。随后,有140名日军伤兵被炸死在地下工事。后来,苏军派出虎头港务局长等5名日本人对负隅顽抗的日军进行劝降,谁料这位局长竟被一名日军军官残害。

喀秋莎的怒吼,战斗结束

8月19日,苏军对拒不投降的日军进行了再次大规模炮击,包括使用喀秋莎火箭炮。猛虎山的守敌被全歼,只剩下躲藏在要塞后方山洞内的70多名日军仍在继续顽抗。8月26日,苏军对虎头要塞发起最后的总攻。最终,这场战斗以活捉53名日军而结束,号称“东方马奇诺防线”的虎头要塞被苏军全面攻克。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宣告结束。

这场战斗历时17天,日军官兵死亡1300多人,另外还有700多名日军家属死在避难所。苏军虽然在兵力和武器装备方面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但面对负隅顽抗的日军也付出了死亡493人的代价。对于这场战斗的惨烈,历经这场战斗的日本士兵在回忆录这样写道:“到处都是炮弹的爆炸声,阵亡的日军人数每天都在不断增加,地下工事内到处都是日军的遗体,场面极其惨烈”。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