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人要想成功,就必须得经历人生的大起大落,不然成功只会离他渐行渐远。
这是JK罗琳给我的人生感悟。说起《哈利波特》,便提及它的作者罗琳,那么这位给无数读者创造了魔法世界的女作家,她究竟是一个怎么样的人?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JK罗琳的魔法修炼之路的故事。
第一,《哈利波特》的创作灵感
1990年的夏天,一辆从曼彻斯特开往伦敦的火车正在一个不知名的小站短暂的停留着,车厢里,一个叫乔安妮的女孩正出神地望着窗外,看着匆忙往来的行人,忽然恍惚之间,她看到了一个戴着眼镜的黑发小男孩在窗外不远之处的屋檐下,正对着她微笑,此时的乔安妮,好像中了魔咒一般,心里突然间升起了一种异样的感觉,她的直觉告诉她,需要把这个感觉记录下来,只是当时她手中没有纸笔。很快这个男孩的形象,在人群中消失不见了。但在她的脑海里,这一场情景总是挥之不去。
随后,火车迅速开动了,乔安妮的思维也快速地转动了起来,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里,她看到了送信的猫头鹰,看到了霍格沃兹魔法学校等等。若干年后,一本风靡世界的《哈利波特》诞生了,同时也让世人记住了一个叫哈利波特的小男孩。而这个叫乔安妮的女孩就是JK罗琳,因为创作出了《哈利波特》这部小说,她名声大振,甚至还成为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女人之一。
《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作家JK罗琳的成名之作,书中的哈利是一名巫师,他戴着圆形眼镜,有着黑色的头发,不同的是,这个哈利前额上有一道细长、闪电状的伤疤,这个疤痕让哈利的一生充满奇幻的命运。
第二,JK罗琳的人生故事:大器晚成
JK罗琳对幸福家庭的强烈渴望,部分源于她的童年。JK罗琳原名叫乔安妮.罗琳,小名乔,1965年7月31日JK罗琳在英国格温特郡的一个普通家庭中诞生,父亲是飞机制造厂的一名退休管理员,母亲是一位实验室技术人员,她还有一个比自己小两岁的妹妹戴安妮.罗琳。
妹妹出生后不久,罗琳全家迁到了温特本,在这里她度过了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
在温特本,罗琳家隔壁住着一对波特夫妇,夫妻俩也有两个孩子,很快罗琳俩姐妹就和新朋友打成一片,罗琳是四个孩子中最大的,自然她也成了院子里的“孩子王”。
四个孩子经常一起玩,罗琳最喜欢带着伙伴们扮演巫师,他们裹着床单,骑着扫把在院子里乱窜,嘴里叽叽咕咕的,不知道念着什么咒语。此外,罗琳还制作了一些药水,装模作样地跟小伙伴们说:“这个药水能够变成别人的模样”。可能这些想法稀奇古怪的,但是这些想法却一直停留在罗琳的脑海里,这也成为了她日后的创作素材,而波特这个姓氏也被用到了小说主人公哈利的身上。
少女时期的罗琳算不上漂亮,她总是戴着厚厚的眼镜,胖胖的脸上还长着很多雀斑,个性有些野,不太招人喜欢。而妹妹戴安妮长相可爱,父母也格外地宠爱妹妹,总是不自觉地忽略了罗琳。在学校,罗琳也总是不受关注的那一个,甚至还经常受到同学们的奚落,不过罗琳却非常爱学习,尤其喜欢写作和讲故事,她写作的故事只有她的妹妹戴安妮喜欢倾听。
九岁时,罗琳一家又搬家了,搬到了英国格洛斯特郡的切普斯托村,在这里深邃而幽暗的森林给了罗琳无限的想象力。高中毕业后,罗琳想考取牛津大学,想得到更好的文学教育,但是结果她落榜了。几个月后,罗琳去了英国的埃克塞特大学,在父亲的要求下,她报了法语系。出于对专业的不喜欢,她耗费大量时间参加社交活动,还经常旷课甚至不交作业。不久罗琳成为了一个成绩平平的学生,在校期间,她没有给教授们留下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能提起兴趣的只有图书馆里的古典文学。1987年春天,罗琳毕业了。
大学毕业后,罗琳去伦敦找了一份文员工作,之后她又在曼彻斯特的商会找了一个秘书工作。就是在这一年,罗琳母亲去世了,而罗琳与父亲的关系也极度紧张起来。在返程的火车上,罗琳看到了一个戴着眼镜的黑发小男孩在窗外不远之处的屋檐下,正对着她微笑,由此感悟想创作了。1990年9月,罗琳辞职去了葡萄牙,在一家学校里教英语。上午写作,下午和晚上就去教书。这段异国的经历,也为罗琳提供了很多灵感。1992年,罗琳在一个酒吧里遇到了新闻系学生乔治,两人一见钟情,不久两人就在葡萄牙的奥波多举行了婚礼。一年后,女儿杰西卡出生了。
这段婚姻仅仅维持了13个月,丈夫与罗琳经常吵架,甚至还常常把罗琳打得遍体鳞伤,1993年的圣诞节,夫妻俩在街头再次争吵,一气之下,罗琳带着3个月大的女儿逃离了这段婚姻,回到英国,投奔了妹妹。不久她在爱丁堡定居下来,同时也向乔治提出了离婚。在这个过程中,罗琳一度陷入了抑郁,极度想要自杀。后来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她花了9个月的时间才逐渐走出了阴霾。离婚后,罗琳开始独立抚养女儿,她申请了一份政府补助,靠着微薄的失业救济金来维持母女俩的生活。
妹妹的丈夫有一家咖啡厅,为了生活,罗琳想到了写作,于是她开始了在咖啡馆里写作的日子,晚上回家的时候,望着熟睡的女儿,罗琳总会无比怀念自己的母亲,于是她在自己小说里创作了“厄里斯魔镜”。
罗琳的第一本书《哈利波特》前后共写了5年,1996年,她终于完成了这部爱心著作。于是她抱着沉甸甸的手稿挨家挨户地寻找出版社。她试着寄给出版社和经纪人,然而很多人并不看好这部小说。罗琳接连接到了退稿,但她并不气馁。不过一连12家出版社都让她吃了闭门羹,这多多少少都有些打击。
所以,罗琳开始陷入了迷茫之中。为此,罗琳打算离开爱丁堡,回伦敦找一份工作,养活自己和女儿。临离开爱丁堡前的一个夜晚,罗琳向妹妹告别,姐妹俩屈膝长谈,罗琳一时兴起,向妹妹讲起了自己写的书。在后来的采访,罗琳说:“如果当时妹妹戴安妮没有被这个故事逗笑的话,也许我就会彻底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