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历史上的宋江真实事件(历史上宋江到底征讨过方腊吗?)

  •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0-06 08:34:32    

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的故事,并不是完全虚构出来的,而是在历史上确有其事,经过数百年的民间演化,最后在施耐庵和罗贯中两位大师的艺术加工下呈现在世人面前。

真实的梁山起义是什么样子的

真实的“梁山起义”规模非常小,也并没有一百单八将。不过,有一条是跟《水浒传》对得上,既“梁山好汉”们一开始是很能打的

《宋史》中关于宋江起义的记载有好几处。

《宋史·侯蒙传》记载:

也就是说,历史上确有宋江这个人,其手下只有三十六人,而不是一百单八将。战斗力极强,经常在河北、山东、江苏北部等地流窜作案(主要内容抢钱、抢粮、杀人),各地的政府军竟然打不过他们。

正史中关于宋江的出身、因何原因而造反并没有记载。当时亳州知州侯蒙给宋徽宗上书,提出了招安宋江,再派他去征讨方腊的建议。宋徽宗是否接受了侯蒙的建议史书上没说,只是提到宋徽宗遂任命侯蒙担任东平府知府,而水泊梁山就在东平府所辖境内,因而,可分析出徽宗是同意招安宋江,派侯蒙具体经办此事。

侯蒙建议招安宋江,这估计是施耐庵写《水浒传》时关于梁山好汉接受招安的最初灵感。只是可惜,老臣侯蒙还没来得及赴东平府上任就病逝了,历史的担子落在了张叔夜肩上。

《宋史·徽宗本纪》记载:

宋江一伙流窜到了江苏连云港(海州)一带,遇到了北宋名将张叔夜。

《宋史·张叔夜传》记载:

这一仗,宋江流寇的特性暴露无遗。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军大多具有流寇属性,最有名的当是李自成。在流窜时,声势浩大,政府军如果软弱不敢一战的话,那么起义军可以说是所向披靡。而如果政府军下定决心认真打一仗,起义军一旦战事不利,要么投降要么崩溃,表现出乌合之众的特质。

宋江等好汉想坐船出海,张叔夜派小部队引诱宋江上岸战斗。宋江中计,被张叔夜抄了后路,把船给烧了。这一点说明宋江等人军事水平不怎么样。如果要上岸歼灭敌小部队,起码要留下强力部队守卫自己后方,然而宋江们没有,说明那个军师吴用是真的无用。

既然船被烧了,后路断了,那就应当有破釜沉舟的决心,一往无前杀将过去,夺了海州城池,然后再做打算。宋江们却是心无斗志且乱了方寸,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三两下心理就崩溃了,只得投降。

宋江有没有去打方腊?

宋江是在宣和元年(1119年)起事,被张叔夜打败的时候是宣和三年二月。宋江从起义到招安征方腊的故事,前身来自《大宋宣和遗事》,这是宋朝无名氏所做的一部或可称小说亦可称野史的著作。

《宣和遗事》记载:“宋江和那三十六人,归顺宋朝,各受武功大夫诰勒,分住诸路巡检使去也。”宋徽宗时,确定的武官53级官阶,第二十七阶为武功大夫,大概属于中级指挥官,《水浒传》中,卢俊义得了个武德大夫,比宋江低一阶为二十八阶。这种官阶大致相当于大校或者上校,可以当军分区司令。只是,给宋江们的官职是巡检史,根据《宋史·职官七·巡检司》,巡检的职责是“掌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擒捕盗贼事”,也就是各地的公安局长或者武警中队长、大队长,也就是说,给宋江们的官阶高,官职低。

北宋朝官李若水,极度仇视农民起义军,反对“招安”,可他却又亲眼目睹了宋江受“招安”的情形,于是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情写了一首《捕盗偶成》诗:

“去年宋江起山东,白昼横戈犯城廓。

杀人纷纷剪草如,九重闻之惨不乐。

大书黄纸飞敕来,三十六人同拜爵

狞卒肥骖意气骄,士女骈观犹骇愕。”

这说明宋江被张叔夜打败后,确实是被招安了,36人各个被封了官。

然而,《大宋宣和遗事》说宋江被招安后跟随朝廷大军去征讨方腊,这就有点扯了,或者说作者考证不严,把彼宋江当成了此宋江。

方腊起义后,宋徽宗派童贯、谭稹二人为宣抚制置使,率领禁军以及地方部队共十五万人南征。大宋宣和三年(1121年)正月,方腊部将方七佛攻打秀州(今浙江嘉兴),宋将王子武坚守。童贯大军到达后大败方七佛,方腊退守杭州。二月,童贯大军水陆并进,方腊放弃杭州不战而逃。也就是在这个时间,宋江向张叔夜投降,接受了招安。

方腊逃回老家清溪,依据地利据守。四月,一员小将向村妇问得路径后,持戈进入梓桐峒,杀死数十人后擒拿方腊。这名小将就是后来为岳飞喊冤的名将韩世忠。

宋江二月接受招安,那时候方腊已经溃败,四月就被擒拿,从时间和地理距离来说,宋江都来不及从连云港赶到浙江参加战斗。而且,方腊可是黄袍加身称过帝的,势力比宋江的梁山好汉大得多。剿灭方腊用了十五万大军,里面还有精锐的中央军——禁军,而打败宋江只用了临时招募的不到两千人的地方部队,双方差距明显。

那么,为什么会有宋江参与征讨方腊这事呢?

天下的事太过巧合,因为在征讨方腊的宋军中还真有个将领叫宋江,重名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三朝北盟会编》引《中兴姓氏奸邪录》记载童贯率领刘延庆、刘光世、辛企宗、宋江等将领;《三朝北盟会编》引《林泉野记》又说刘光世、杨可世、宋江三路捉拿方腊;《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则说赵明、赵许、宋江都是王涣的裨将。说法不一,但是可以确定的是,确实有个宋江参战,只是这个宋江将军不太有名,史书上没有给他专门立传。

宋江们的最终结局

史书上关于宋江,写到在连云港被张叔夜打败接受招安后就没有了下文,因而,后来要么是接受《宣和遗事》的观点,宋江招安后去帮着朝廷打方腊去了,要么是传说被张叔夜就地砍头正法。

1939年出土了一块《折可存墓志铭》,此碑现存西安碑林,终于给出了宋江的归宿。

“奋然先登,士皆用命,腊贼就擒,迁武节大夫。班师过国门,奉御笔捕草寇宋江,不逾月,继获,迁武功大夫。

意思就是,宋将折可存参加了征讨方腊的战役,剿灭方腊后升了官,官阶是第三十阶武节大夫。率部队回师的路上,接到皇上的命令,顺手灭了宋江,连升三级,把宋江的武功大夫这官抢了来。

这说明,宋江在二月投降,不久后又反叛了,然后,在五月再次被打败。估计这次,折可存不会手软,宋江凶多吉少。

宋江一伙三十六位好汉,根据《大宋宣和遗事》记载:

首先落草的是押运花石纲的12个结义兄弟:青面兽杨志、玉麒麟李进义、豹子头林冲、赛关索王雄、小李广花荣、小旋风柴进、没羽箭张青、金枪手徐宁、扑天雕李应、没遮拦穆横、大刀关必胜、病尉迟孙立;

之后是劫生辰纲8人:铁天王晁盖、智多星吴加亮、赤发鬼刘唐、霹雳火秦明、活阎罗阮小七、立地太岁阮小五、短命二郎阮进、浪子燕青;

稍后不知因何原因上山的有5人:九纹龙史进、入云龙公孙胜、浪里白条张顺、行者武松、拼命三郎石秀;

宋江同来的9人:摸着云杜千、火船工张岑、急先锋索超、一直撞董平、神行太保戴宗、黑旋风李逵、混江龙李海、美髯公朱仝、插翅虎雷横;

最后上山3人:花和尚鲁智深、铁鞭呼延绰、一丈青李横。

晁盖在宋江上梁山前已死,之后,宋江为帅,统领36人。

这里面,大刀关必胜的名字和一直撞董平的绰号感觉比《水浒传》里起得更霸气。正史里,除宋江被折可存打败后杀害外,另有二人出现在正史中:

1、杨志:宋江去世后,杨志带领宋江余部,参与了伐辽之战。该战役中,宋军补给困难,士兵普遍缺衣少食,加上赏赐不及时,杨志率兵不战而退,导致了种师中的战死。也就是说,杨志杨大侠是继宋江之后的梁山老大。

2、史进:《宋史》、《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均作史斌。进、斌两字读音相似,可能在民间流传中被误写为史进。建炎元年(1127),史斌趁金兵南侵之时,攻占兴州举兵反叛,称帝。一两年后,被吴玠斩杀。

而其他人,则多来自民间事迹。其实自南宋开始就有像《花和尚》、《武行者》这类独立成篇的小说,随着元杂居的改编,很多段子都脍炙人口,这些给施耐庵提供了部分素材。

水浒故事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加入其它元素,经施耐庵妙笔生花,才形成了今天的故事。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