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传统节日 清明的来历清明节的来历 刘邦找不到妈妈急哭了

  •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30 08:35:03    

清明节也称踏青节、行清节、祭祖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时间为公历4月4或5日,与清明节相关的食物有青团、撒子、荠菜。

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这一天最重要的两大活动。清明节兼具自然性和人文性,符合“天、地、人”和谐相容的理念。

清明节故事

秦朝末年,刘邦战胜了项羽,登基称帝。由于离开家乡征战多年,他已经很久没有去母亲的墓前祭拜了。现在天下已定,刘邦决定在清明节这天回家乡祭拜母亲。可是,当刘邦带人回到家乡,发现由于连年战火,很多墓碑都东倒西歪、面目全非了,墓碑上的字也已经模糊不清。刘邦找了很长时间也没找到母亲的墓碑,他又着急又伤心。

无奈之下,刘邦从身上拿出一张纸,把它撕成碎片,对着天空虔诚地许愿:“母亲您在天有灵,请给孩儿明示。当我把这些碎纸片抛向空中,落下后如果风吹不走哪一块碎纸片,那么,那块碎纸片所在的地方就是母亲的坟墓。”

许完愿,刘邦把手里的碎纸片抛向空中,神奇的事情真的发生了一有一块碎纸片落在了一座坟墓上,而且无论风怎么吹,纸片都纹丝不动。刘邦惊喜地跑过去,仔细察看墓碑,上面果然刻着他母亲的名字。刘邦大喜,马上请人来为母亲修缮坟墓,重立墓碑,以告慰母亲的在天之灵。

从此以后,每逢清明节,刘邦都会到母亲墓前祭拜。百姓们看到皇帝尚且如此,也都纷纷效仿,在清明节这天到祖先的坟墓前祭拜,缅怀祖先的同时也求祖先保佑。于是,清明节祭祖的习俗便延续下来。

风俗习惯

祭祖

清明节是最重要的祭祀祖先的节日。在我国古代,祭祖是极其重要的事情。现如今,我们会通过扫墓、送鲜花等方式来追思先人。

踏青

清明节踏青是一个延续许久的习俗,也叫踏春,人们会在草木青葱的郊外散步游玩。这个习俗与节令有关,是人文与自然的结合。

植树

清明节前后很适合植树,树苗成活率很高。因此,人们有在清明节植树的习惯,还有人把清明节称为植树节。这一天,大人常带着孩子在郊外种树,一般选取已经生出枝千的小树,将它种在土中,用铲子挖土埋好树根,再为小树浇水。植树可以保护环境,是一种很好的绿化活动,从古至今都为人们所提倡。

放风筝

风筝又叫作“纸鸢”“鸢儿”,一些地区的人在清明节这天会放风筝。人们不仅会在白天放,在夜间也会放。在夜间放风筝时,人们会在风筝下或风筝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这些闪烁的小灯笼被人们称为“神灯”。人们认为,这样能消除身边的病灾,为自己带来好运。

节日趣事

据说,唐代诗人崔护在清明节出门游玩,因口渴到一个桃花环绕的宅子讨水喝,从而结识了一名女子。第二年清明节,他因思念这名女子又到此地找她,结果却没见到她,便在门上写下一首诗,然后失望而去。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