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认:你拒绝承认客观现实,以防御情绪上的痛苦。假定不防御,此人是可以检验现实的。(可看做低级原始的心理防御机制:偏执人格=否认+投射 躁狂=否认)
01.言辞性否认:使⽤用特殊的⾔言辞来否认现实性。“隔壁王⼆不曾偷。
02.⾏为性否认:通过⾏为象征性表达糟糕的事实不存在! 掩⽿盗铃、捂眼睛、方世玉、侧身进来、偏向虎山行、昂首挺胸的咨客不正眼看人、死盯着人看(反向+否认)
03.幻想性否认:坚持错误的信念以保证你不要看到可怕的事实;“此地无银三百两”、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04.身份性否认:知道我是谁吗?我是政协委员,我怎么可能做这样的事情呢?我怎么可能和你这样的人交朋友呢?
05.本质性否认:虽然有大量某事物存在的证据,你仍然否认现实; 比如:鸵鸟政策;意识层和潜意识层的断裂;
06.高层次的否认:心理忽略的信号表现为“压抑”或”智慧”,与难得糊涂有关的否认是一种生活智慧,是“意识化之后的否认”,是有意的忽略。再如:不痴不聋,不做家翁
07.意识层面的否认:日常敷衍、风俗习惯、撒谎、自尊和自卑复合体、诈骗、自尊、责任、犯罪
08.原始否认:意识中两个情感独立领域彼此“相互否认”,这种情况否认只是强化了分裂的机制。小说《海德医生》海德同一个人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白天是善良的博士,晚上是邪恶的魔鬼,但是这两个身份之间很少有情感的联系,患者缺乏将两种自我状态在情感上联系起来的能力。
09.原始否认:简单的忽视主观体验的一部分或外部世界的一部分,尽管理性上知道是在否认,但是依然无法将否认掉的体验和已有的体验整合。
10.原始否认:就是对某些情绪的否认(在边缘性组织者身上常见的的否认),比如对那些具有攻击和危险的情绪的否认,常用来加强自我对自体体验中的有威胁部分的抵抗。但此情绪,不同于在另外某个时刻被强烈的体验到的哪些情绪,特别不同于对抑郁的“躁狂性的“否认。在对抑郁的否认中,尽管只是对情绪的否认,但是,躁狂和抑郁倾向都包含着特殊的病理性的客体关系的激活。
11.精神病性否认:客观事实存在,铁证如山,咨客却并没有难受和痛苦的内心体验,或并不感到自己失控,甚至否认发脾气的行为事实,或事后并不觉得不对或不好,甚至大怒之后马上就变得好像根本没有那么回事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