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常识 >

法布尔被誉为什么称号(那些世界著名的生物学家)

  •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8-15 09:47:56    

达尔文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出生于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

曾经乘坐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其他两个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转化定律),对人类有杰出的贡献。

达尔文本人说过:“我一生中主要的乐趣和唯一的事业,是我的科学著作。还有一些在旅行中直接考察得到的最重要的科学成果。”如:达尔文本人所写的著名的《考察日记》和《贝格尔号地质学》、《贝格尔号的动物学》等。在他的著作中,具有特别重大历史意义的是《物种起源》,表明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和自然选择理论的逐步发展过程。《物种起源》的出版是一件具有世界意义的大事,因为《物种起源》的出版标志着十九世纪绝大多数有学问的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的地位的看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卡尔·冯·林奈

卡尔·冯·林奈(Carl von Linné),瑞典博物学家。动植物双名命名法的创立者。自幼喜爱花卉。曾游历欧洲各国,拜访著名的植物学家,搜集大量植物标本。归国后任乌普萨拉大学教授。1735年发表了最重要的著作《自然系统》,1737年出版《植物属志》,1753年出版《植物种志》,对动植物分类研究的进展有很大的影响。为纪念林奈,1788年在伦敦建立了林奈学会,他的手稿和搜集的动植物标本都保存在学会。

林奈在生物学中的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人为分类体系和双名制命名法。在他看来:"知识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事物本身。这意味着对客观事物要具有确切的理解;通过有条理的分类和确切的命名,我们可以区分开认识客观物体……分类和命名是科学的基础。"《自然系统》一书是林奈人为分类体系的代表作。在林奈以前,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命名法则,各国学者都按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命名植物,致使植物学研究困难重重。其困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命名上出现的同物异名、异物同名的混乱现象;二是植物学名冗长;三是语言、文字上的隔阂。林奈依雄蕊和雌蕊的类型、大小、数量及相互排列等特征,将植物分为24纲、116目、1000多个属和10 000多个种。纲(class)、目(order)、属(genus)、种(species)的分类概念是林奈的首创。林奈用拉丁文定植物学名,统一了术语,促进了交流。他采用双名制命名法,即植物的常用名由两部分组成,前者为属名,要求用名词;后者为种名,要求用形容词。例如,银杏树学名为GINKGO BILOBA L.,GIKGO是属名,是名词;biloba是种名,是形容词;第三个字母,则是定名者姓氏的缩写,L为林奈(linne)的缩写。结合命名,林奈规定学名必须简化,以12个字为限,这就使资料清楚,便于整理,有利于交流。林奈的植物分类方法和双名制被各国生物学家所接受,植物王国的混乱局面也因此被他调理得井然有序。他的工作促进了植物学的发展,林奈是近代植物分类学的奠基人。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他用水彩绘画的700多幅真菌图,深受普罗旺斯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赞赏及喜爱。他也为漂染业作出贡献,曾获得三项有关茜素的专利权。

《昆虫记》又译为《昆虫世界》、《昆虫的史诗》、《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被称之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与“昆虫的史诗”。副标题为“对昆虫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它除了真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还透过昆虫生活折射出人类的世界。

论文:《关于兰科植物节结的研究》和《关于再生器官的解剖学研究及多足纲动物发育的研究》《节腹泥蜂习俗观察记》

《昆虫记》共十卷,每卷由若干章节组成,绝大部分完成于荒石园。1878年第一卷发行,此后大约每三年发行一卷。

威廉・哈维

威廉・哈维(William Harvey,1578年4月1日 --- 1657年6月3日),他是近代生理学、解剖学和胚胎学的奠基人之一。1578年4月1日出生在英国的一个富裕农民的家庭。早年致力于古典医学著作的研究,哈维的伟大著作《动物心血运动解剖论》发表于1628年,被称为全部生理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他的《心血运动论》一书也像 《天体运行论》、《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体系的对话》、《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等著作一样,成为科学革命时期以及整个科学史上极为重要的文献。他于1657年在伦敦逝世,享年七十九岁。

哈维的伟大著作《动物心血运动解剖论》发表于1628年,被称为全部生理学史上最重要的著作,真是恰如其份。实际上它是现代生理学的起点,它的主要意义不在于直接应用,而在于人们对人体的工作原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哈维又是近代胚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动物在子宫内的发育进行了研究。1651年发表《论动物的生殖》,此书记述了自高等哺乳动物至低等昆虫(71种)的生长发育变化,记载了哺乳类和鸟类器官的构造和它们的胚胎发育过程。

哈维的贡献是划时代的,他的工作标志着新的生命科学的开始,属于发端于16世纪的科学革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哈维因为他的出色的心血系统的研究(以及他的动物生殖的研究),使得他成为与哥白尼、伽利力、牛顿等人齐名的科学革命的巨匠。他的《心血运动论》一书也像《天体运行论》、《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体系的对话》、《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等著作一样,成为科学革命时期以及整个科学史上极为重要的文献。

恩斯特·海克尔

恩斯特·海克尔(E.Haeckel,1834~1919) 德国博物学家,达尔文进化论的捍卫者和传播者。生于德国波茨坦。早年在柏林、维尔茨堡和维也纳学医,著名学者缪勒(J.Müller)、克里克尔(R.A.vonKlliker)和微尔和都曾是他的老师。

1857年以《论甲壳动物的组织》的专著获得博士学位。1859~1860年到意大利作考察旅行,着重研究了原生动物放射虫。1860年,海克尔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后就对进化论深信不疑,不但成了在德国宣传和捍卫达尔文进化论的学者,而且把进化观点推广开来,建立“一元论哲学”,推进了反基督教的活动。他的一元论认为,世界上一切现象都是某种“一元物”发育、进化的结果。在1866年出版的《普通形态学》一书中,以进化的观点阐明生物的形态结构,并以“系统树”的形式,表示出各类动物的进化历程和亲缘关系。他通过讲课、演讲写文章等种种方式竭力宣传进化论;1868年还出版了这方面的科普著作《自然创造史》,他把生命起源和人类演变也纳入到进化体系之中。在1874年出版的《人类发生或人的发展史》一书中提出“生物发生律”,认为“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简短而迅速的重演”;指出“生命是由无机物即死的材料产生的”、“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就像猿猴是由低等哺乳动物进化而来一样”。1899年,出版了《宇宙之谜》一书,书中不但对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特别是生物进化论作了清晰的叙述,而且根据当时的科学水平,对宇宙、地球、生命、物种、人类及其意识的起源和发展,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力求用自然科学提供的事实,为人们勾画出一幅唯物主义的世界图景。1906年他创立了“一元论者协会”,继续同宗教和蒙昧进行斗争。他早年到过许多地方,进行科学考察。发现了144个放射虫的新种,对近4000种的海洋动物作了描述或归类,写出了《放射虫》一书,并对“生态学”和“生物分布学”等名词下过明确的定义。

孟德尔

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1822年7月20日-1884年1月6日),出生于奥地利西里西亚海因策道夫村,毕业于奥尔米茨大学,遗传学家。

孟德尔是“现代遗传学之父”,是遗传学的奠基人。1865年他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

孟德尔遗传规律

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总是同当时热衷于这门科学研究的杰出人物紧密相关,遗传学的形成与发展也不例外,孟德尔就是遗传学杰出的奠基人。他揭示出遗传学的两个基本定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分离定律(孟德尔第一定律),是决定生物体遗传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在配子形成时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一个配子中。该定律揭示了一个基因座上等位基因的遗传规律。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对在减数分裂时经过复制后发生分离是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自由组合规律是现代生物遗传学三大基本定律之一。当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其实质是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因此也称为独立分配定律。

瓦维洛夫

瓦维洛夫(Николай Иванович Вавилов ,1887~1943),苏联植物育种学家和遗传学家。他对植物免疫学的研究导致他去深入研究栽培植物及其近缘野生种的种内分类学。其研究成果被收入到分多卷出版的《应用植物遗传与育种文集》中,并由此而成为研究栽培植物的苏联学派。他是公认的对植物种群研究作出最大贡献的学者之一。

在瓦维洛夫领导下,应用植物研究所逐步发展为全苏作物品种资源的研究中心。该所收集的品种资源达20万份以上,成为世界上作物标准品种贮存和育种的重要基地。

1916~1933年他多次率领采集队到世界各地考察,先后到过伊朗、阿富汗、埃塞俄比亚、中国、中美和南美等几十个国家,采集了几十万份作物及其近缘植物的标本和种子,用形态学、细胞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等方法进行鉴别、整理和分类。然后在世界各地组织了规模浩大的实验观察,他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个假说: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应是其野生亲缘种显示最大适应性的地区。这个结论写入了《栽培植物起源变异、免疫和繁育》一书中。此后他提出了世界12个栽培植物起源中心。

詹姆斯·杜威·沃森和弗朗西斯·哈里·康普顿·克里克

之所以将沃森和克里克放到一起是因为他们共同合作发现了DNA的双螺旋结构,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揭开了“生命之谜”,DNA双螺旋结构发现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三大科学发现之一。

詹姆斯·杜威·沃森(James Dewey Watson,1928.4.6-),出生于美国芝加哥,毕业于印第安纳大学,美国生物学家。

20世纪分子生物学的带头人之一,1953年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_(包括中心法则),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被誉为“DNA之父”。

DNA双螺旋结构发现是20世纪最为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和相对论、量子力学一起被誉为20世纪最重要三大科学发现。继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之后的又一划时代发现,标志着生物学研究进入了分子层次。作为现代生命科学和基因组科学的权威,在沃森等人的推动下,“生命登月”工程——人类基因组计划在过去10多年里成功得以实施,人类第一次拥有自己的基因图谱。

弗朗西斯·哈里·康普顿·克里克(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1916年6月8日-),出生于英国的北汉普顿。上大学后克里克主修物理,二战中断了他的学术研究,他被分配到英国海军制造水雷。二战后克里克大量阅读各学科书籍,对“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产生了浓厚兴趣,开始自修生物学。1947年从海军退役后克里克进入剑桥大学,不久顺利进入卡文迪什实验室的医学研究理事会,攻读生物学博士。1951年,克里克与 沃森在卡文迪什实验室相识。两人在一起常常争论不休,却又彼此钦敬,引为知己,他们很快达成一致,认定解决DNA分子结构问题是打开遗传之谜的关键。

克里克的主要著作有 《狂热的追求--科学发现之我见》,《论分子与人》, 《生命 : 起源和本质》, 《惊人的假说--灵魂的科学探索》。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