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催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在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绿色发展的战略部署背景下,七里河区积极响应“全面推进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助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号召,牢牢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持续开展区域绿化行动,有序推进水土保持等工作,全力筑牢南部山区生态安全屏障。七里河区充分发挥自身独特的地理优势,紧密结合区域发展定位,积极投身植树种林与生态修复事业,在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区域发展之路 。

森林植被焕新,激活区域发展潜能
七里河区南部山区地理位置独特,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本底与发展潜力,过去因过度开垦与自然条件限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近年来,在“山水湖田林草沙”一体化治理理念的引领下,七里河区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不断提升森林植被覆盖率。

2025年,七里河区启动三北工程陇中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规划治理面积达1.42万亩,计划当年完成5000亩的治理任务。在南北两山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中,计划实施林地精准抚育5000亩、复壮更新3700亩、林地增色添彩750亩、退化林分修复1000亩、经济林建设800亩,并建设7亩苗圃地,以优化森林结构、提升质量,保障城市生态安全。

繁茂的森林植被,为七里河区的绿色经济注入了新活力。当地依托丰富山林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林果业、林下经济,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升级路径。一方面,大力推广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另一方面,持续扩大药材、林果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如今,一个个“瓜果村”“蔬菜乡”“百合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逐步形成“一路一景”“一村一品”的农业发展格局。

以西果园镇为例,镇里因地制宜,选定百合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坚持瞄准市场需求,不断拓宽经营渠道。袁家湾村种植百合已有400多年历史,这里产出的百合,是全国唯一可食药两用的甜百合,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西果园镇也因此成为闻名遐迩的“百合之乡”。如今,西果园的百合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还成功远销海外。在产业发展进程中,周边众多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收入稳步提升,日子越过越红火。


同时,七里河区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构建现代农业格局的根本性措施,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产业升级。魏岭乡以小山口村、绿化村、白家岘村等为重要突破口,深入开展 “山水林田大会战”,充分挖掘地域特点和乡村多元价值,推动观光农业、设施农业等重点产业扩面增长、提质增效,进一步优化丰富农民增收的产业结构,切实促进 “一、三产业” 融合发展。如今,魏岭乡百合、黄瓜、西红柿等多种农产品接茬上市,深受市场好评。良好的生态环境还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休闲,七里河区的石佛沟景区森林覆盖率超85%,成为热门旅游地。湖滩村依托自身生态与文化优势,打造了 “遇见湖滩” 等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吸引大量游客,带动了乡村旅游发展,农家乐、民宿等相关产业蓬勃兴起,进一步促进了乡村经济繁荣,有力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

守护生命之源,共筑水生态安全防线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浩浩荡荡地流经七里河区。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兰州重要讲话精神,七里河区将守护这一生命之源、筑牢水生态安全防线视为重中之重,始终把黄河生态保护工作置于生态工作的核心位置。在此基础上,七里河区积极响应国家对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部署,全方位、多角度地围绕黄河开展了一系列高规格、大规模的生态修复与治理行动,力求让黄河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切实肩负起保护母亲河的重大使命 。

在饮用水保护方面,严格落实水源地保护制度,确保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国家规定的高标准。目前,七里河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达标率稳定保持100%。通过植树造林、建设生态缓冲带等措施,减少水土流失,防止农业面源污染,保障水源地的生态安全。在水系建设上,七里河区统筹规划,加强河道整治与生态补水工程。对区域内的中小河流进行清淤疏浚、河岸加固,提升河道行洪能力,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据了解,七里河区已对多条中小河流完成清淤工作,清淤长度总计达数十公里,有效提升了河道的行洪与自净能力。

同时,积极推进生态补水项目,通过修建引水渠道、合理调配水资源等方式,让干涸的河沟重新焕发生机,构建起完整的水系生态网络。这不仅改善了区域水生态环境,也为周边居民创造了优美的滨水空间,提升了生活品质,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按照规划,到 2027 年,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自然系统功能不断增强、生态文明体制更趋完善”的主要目标,七里河区水源涵养功能、水土保持能力、水污染防治水平将明显提升,黄河七里河段水质稳定保持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 类标准 ,全区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 95% 以上。

城建绿地添彩,打造宜居宜业新城区
走进七里河区城区,一个个小游园星罗棋布,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这些小游园是七里河区城市绿化建设的缩影。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七里河区秉持生态优先理念,大力推进城建绿地建设,增加城市绿量。

在城市更新进程中,七里河区始终秉持生态优先理念,通过拆违建绿、留白增绿等举措,2025年,计划完成绿地新建改造16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2%。重点街区绿地品质提升5条,打造西津路城市画廊精品街区1条,开展行道树更新250余株,提升改造南山路沿线分车带及绿地17400平方,打造口袋公园1处。如今,七里河区拥有百合公园、银滩湿地公园等生态节点,以及 16 处口袋公园构成的绿色网络,这些绿地建设不仅让城市颜值显著提升,更通过调节局地气候、降低热岛效应等生态服务功能,使居民切实感受到 "推窗见绿、出门入园" 的品质生活,助力七里河区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城区,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城市绿地不仅美化了环境,更提升了城市的生态品质。绿树成荫、花草繁盛的环境,让居民切实感受到生态向上的力量。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更多优质企业入驻,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城市绿化还在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5年,七里河区将启动实施1.42万亩三北工程陇中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不断为城市绿色发展空间增添 “生态底色”。

七里河区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推动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更好联动,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融合,让全区绿色版图不断扩大,让群众真切的感受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幸福生活。
记者:吴苏蕊 审核:祁华林
签发:王志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