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信:多元养殖夯基础 产业振兴富民生
崇信县通过整合传统与现代养殖方式,从窑洞养牛的古朴智慧到现代化标准牛棚的规模化运营,再到专业育种场的科技深耕,全方位推动红牛产业做大做强,助力乡村振兴。
借助规模化养殖优势,黄寨镇白新庄村扎实推进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作,健全完善股份化、合作化联农带农机制,带动1350户群众种植饲草玉米1.2万亩,户均年增收1.3万元,有力推动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


“截至目前,进场养殖平凉红牛核心育种群580头。依托崇信红牛专家工作站,聘请中国农科院北京牧研所李俊雅团队开展平凉红牛基因测序、体尺测量、技术培训等工作,持续巩固、优化育种群,打造平凉红牛种业芯片,为推进育种常态化开展奠定良好基础。”平凉红牛育种场负责人梁鹏飞说。
“牛养殖”链起“牛产业”,带动“牛经济”。崇信县聚焦“平凉红牛养殖代表全市最高水平”目标定位,大力实施平凉红牛产业链链长制工程,聚力夯基础、育良种、强龙头、延链条、聚集群,一体推进“种-育-养-加”生态循环产业发展体系,推动牛产业从个体分散经营向链式集群化发展转变,让红牛产业焕发出新活力。截至目前,全县建成规模化养殖小区47个,修建养畜暖棚362座,建成窑洞生态养牛示范带7条,改造窑洞1700孔。创建红牛产业强镇4个,养牛专业村9个,年种植饲用玉米5万亩以上。(景浩 徐炜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