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光讯(张媛媛 贾姣 记者 郑玮)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事关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2025年,神木市医院将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列为年度重点工作,提出“为民办好十件实事”,围绕患者看病就医中的“小事 ”,全面实施为民办实事系列举措,让群众享受更便捷、 更高效、更贴心的医疗服务,用“医心”换“民心 ”,用医疗服务速度换取群众满意指数。
为满足儿童生长发育方面的诊疗需求,近日,神木市医院新设立了儿童生长发育门诊,让市民能为孩子进行生长发育方面的专业检查。该门诊刚设立,市民高伊波就带着刚出生的女儿来做了新生儿发育诊断。
“因为我的孩子是早产儿,所以不放心,在生长发育门诊上再复查一下,正好42天了,检查的六七项都是正常的,所以特别高兴。 ”高伊波说道。
神木市医院儿童保健科主任王凤兰告诉记者,儿童生长发育问题从出生贯穿到18岁,每个年龄段都有相应的问题,新生儿期的早产、低出生体重会导致成年期的一些疾病高发,如生长激素缺乏、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等。所以出生时有早产、低体重、母亲孕期有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儿童更应该关注生长发育情况。
“生长发育门诊主要检查两个方面,一个是生长方面,一个是发育方面。生长方面就是看他的身高体重在不在合理的范围内。如果特别偏低偏小,那就注意矮小的问题,还有就是体重如果太大的话,注意肥胖的问题和性发育的问题,主要看发育有没有提前的问题,还有推后的问题,这些都是我们的诊疗范围,尤其孤独症,也是要干预的。”王凤兰说。
王凤兰表示,除了新生儿以外,5-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也处于关键期,需要家长格外关注,如发现问题需要及时干预治疗。“正常的孩子生长发育也需要一个跟踪的过程。比方说,孩子正常的遗传身高,遗传能占到70%,是正常的。然后30%都是后天的努力。我们能干预的就是后天的30%。”

在麟悦社区,神木市医院儿童生长发育门诊还与神木市营养协会联合,开展“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健康行动”科普讲座,围绕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展开讲解,包括营养不良、肥胖、身高矮小等问题的成因、危害以及预防和干预措施,帮助家长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孩子的成长需求。
“通过举办社区科普讲座,可以让更多家长在家门口就能接受到专业的儿童生长发育知识培训,解决家长在育儿过程中的疑惑,提高家长对孩子生长发育异常的早期识别能力,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神木市儿童保健科医师孟旭春说道。
除了新设立儿童生长发育门诊以外,神木市医院还利用影像技术优势,通过专网,与基层医疗机构形成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医学影像共同体,实现“心电一张图,影像一张片”的远程互联,全面提高镇街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
在神木市医共体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功能科医师王霞正在MEMRS-ECG心电网络工作站平台上诊断处理从各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榆林监狱、神木市拘留所及大柳塔试验区人民医院等地发来的心电图。
王霞告诉记者,医共体单位为患者做完心电图后,通过心电远程诊断系统,数据直接上传至远程心电诊断中心。中心安排诊断医生24小时值班,实时解读、快速诊断、及时回传,并告知处理方案,有效提升全市心血管疾病的救治水平。
“可以降低心脏病患者的死亡率,基层患者,偏远患者、行动不便的老年群体,可以及时在当地采集心电图,得到第一时间治疗,而且大大减少了患者频繁往返医院的负担,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王霞说道。

神木市医共体远程心电和远程影像诊断工作的推行,不仅让患者节省了检查和挂号费用,避免了重复检查和不必要的转诊。对基层医院来说,接入远程影像系统后,也解决了基层医疗机构影像检查设备和人员匮乏的问题,提升了区域影像诊断水平,让患者得到及时治疗,促进了医疗服务的公平可及,实现了医共体资源共享。
据统计,神木市医共体远程心电诊断中心成立以来,累计诊断21.7万人次,其中为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诊断17.6万余次,发现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危急值患者近400例,为基层临床提供了有效预警,使患者能及时转往上级医院救治。
神木市医院副院长孙胜利表示,神木市医院已连续三年将“十件惠民实事”写入医院工作报告。今年是“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收官之年,市医院坚持以服务“小切口”,推动患者就医体验“大改善”,重点从拓展检验结果互认项目、成立“检查预约中心”、落实好“儿科服务年”行动、实现市域内“心电一张图,影像一张片”等多个维度协同发力,着力破解群众就医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切实增强群众健康获得感与就医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