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里,几座造型独特的“庞然大物”悄然现身大黑河郊野公园的河畔林间,打破人们对传统园林景观的固有印象——浑圆高大的木头堆与石头堆错落而立,既非精致的园林小品,也非供人揽胜的观景台,反倒像是大自然遗落的“神秘拼图”,引得游人驻足。

为了一探究竟,记者近日踏入大黑河郊野公园。沿着蜿蜒的步道前行,远处树林间,几座体量惊人的木石堆格外醒目。它们层层叠叠,高耸如小山丘,引得健身的市民放缓脚步,漫步的游人也纷纷举起手机拍照。
绕着其中一处巨大的木头堆仔细寻觅,一块标识牌揭晓答案——原来这就是“本杰士堆”。据呼和浩特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技术员宣鑫宇介绍,这个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德国的创意,承载着深刻的生态智慧。当时,工业化与城市化浪潮席卷全球,大量动物的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园林管理者赫尔曼·本杰士提出“本杰士堆”概念,试图以模拟自然演替的方式为万千生灵重建栖息乐园,让自然重焕原始生机。

在大黑河郊野公园,这些看似随意堆砌的木石堆,实则是守护生态的“秘密武器”,它们如同微型生态王国,为昆虫、鸟类、小型哺乳动物搭建起温暖的家,也为植被生长提供了沃土。从昆虫在木缝间穿梭筑巢,到小鸟在石隙中寻觅食物,“本杰士堆”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织就一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网络。
近年来,大黑河郊野公园的生态环境愈发宜人,野兔在草丛间跳跃嬉戏,黄鼠狼机灵地穿梭于灌木丛中,刺猬背着“铠甲”悠然觅食,越来越多的鸟类也在此驻足栖息。为守护这份人与自然的和谐,市园林建设服务中心以创新的理念探索,用细腻的匠心养护,凭科学的智慧管理,让公园的野趣与生态稳定性不断升级。
实地走访中记者发现,每一座“本杰士堆”都是独一无二的生态艺术品。园林工作者巧妙地将石头、树枝、土壤等自然材料或堆叠成丘,或垒砌成峰,看似随性的造型里藏着专业考量。为确保稳固性与生态效益,树桩围栏环绕四周,如同忠诚的卫士,默默守护着这座生态乐园。
如今,在大黑河郊野公园,“本杰士堆”不仅是野生动物的温馨家园,更是市民亲近自然的“活课堂”。当人们漫步其间,既能欣赏如诗如画的风景,还能解锁生态知识,感受自然生命的蓬勃力量,在钢筋水泥之外寻得一方返璞归真的生态乐土。
丨来源:青橙融媒(记者 李娟 文/图)
丨编辑:魏颖
丨校读:张婧玉
丨审核:舒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