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现代科技解析“种子培土”原理、探索中医妇科AI辅助决策系统、建设海外分工作站……为何传统中医能用好现代化、说好现代话?为何源自岭南的妇科流派能在世界发出“中国好声音”?一位广东女中医交出答卷。
“中医科研之美在于发现未知的已知。”获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主任中医师郜洁对羊城晚报记者说,“大家都说中医科研是跨体系对话,面临挑战和艰苦。其实我很幸运和感恩,有罗氏妇科流派三代人的基础和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厚的底蕴。中医要传承更要创新,希望做好岭南中医妇科流派活态传承,让中医药出海之路更宽广,为世界女性健康书写中国方案。”

郜洁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坚守临床:一张泛黄照片,背后两代医缘
“是中医帮我找到了生命本身的修复力!我现在想备孕二胎,专门来找郜教授复诊的。”4月23日早上11点,脸色红润的虞女士(化姓)来找郜洁复诊。
“刚认识郜医生时我还在英国读法律博士,反复流产令我压力很大。2016年我第三次流产之后,试管婴儿、封闭抗体治疗,各种治疗方式我都想试!幸好我回国来找郜医生调理,她淡定地告诉我‘不需要全都上’。系统中医药调理半年后,我真的顺利怀孕、安胎。孩子出生那一刻,我看到孩子一头黑黑的头发,那种生命力让我百感交集。”虞女士坦率地告诉记者,长期在国外生活的自己原先并没有那么相信中医,中医的疗效让她信服后,她由衷希望中医智慧能惠及全世界女性。
而诊室里带着一脸淡定微笑的郜洁,其实在4月22日下午,才刚作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参加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赶飞机回到广州家中时,已是23日凌晨2时许。“临床是医生的阵地。”郜洁说,“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医妇科医生,我的老师们也是这样,全心全意尽责地为每一位患者服务。”

郜洁在福建龙岩出诊
“还记得2013年春天,我接诊了一位反复流产的患者。经过中西医结合诊治,她终于等来了胎心搏动。稳定出院时,患者母亲送来了一张泛黄照片,激动地说:‘30年前,是罗颂平教授帮我安胎,使我顺利生下了我女儿。如今罗教授的学生又帮我女儿成功安胎,真是恩情再造!’”郜洁说,这份跨越两代人的医患缘分,更坚定了她对中医临床的信心,“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了,我传承的不仅仅是医学技术,更是一代代中医人的执着坚守。”
活态传承:守护世界女性生命力
作为岭南罗氏妇科流派第四代传承人,如何用中医药智慧守护世界女性健康?“中医药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2018年,我在哥伦比亚大学访学期间,一位外国患者反复4次试管婴儿种植失败,非常迫切地找到了我们。经过中西医结合疗法,数月后她成功自然怀孕。她的丈夫激动地说:‘是中医药让我相信了生命的奇迹’。”
这样的场景不断上演,让郜洁更坚定要传承好、发展好中医妇科事业。截至目前,岭南罗氏妇科流派已在国内外建立了12个分工作站,通过学术交流,覆盖22个国家和地区,62万人次受惠。
“广东中医的特点是开放包容,善于中西医结合。我们在各地的治疗模式,并非简单复制岭南模式,而是通过本地化实现落地。中医强调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我们核心的辨证逻辑不变,但在海外实践中会根据当地女性的体质、气候和饮食习惯调整用药,常与当地医疗机构合作,形成互补优势。”郜洁说,“今年我们计划从新加坡辐射东南亚,进行新一轮工作站重点建设。”
科研创新:让中医药出海更顺畅
门诊中,郜洁见过太多因反复流产而焦虑忧伤的眼神。“未被解决的临床问题,就是我们的科研方向。”郜洁说。
如何更好地提高中西医结合临床疗效?“传承绝不是简单复制,创新才是破局之钥。从罗元恺教授、欧阳惠卿教授到罗颂平教授,都非常重视临床与科研的创新结合。我是站在他们种植的果树下‘摘果子’。”郜洁与团队夜以继日分析上万份病例数据,构建预测模型,将早孕时期的诊断准确率提高至92%。

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一代代传承
黎铠玮博士是郜洁的学生,也是郜洁中医妇科AI辅助辨证决策系统的骨干成员。“学术前瞻性是郜洁老师带给我的最大启发。”黎铠玮说,“三年前,人工智能还没有像现在的DeepSeek这样进入大众视野,郜洁老师就跟我说要用人工智能融合中医临床。老实说我也曾担心会不会没有成果,毕业都困难。但老师说正因为做得少,所以我们更要做,只要能对临床有帮助便有意义。它会让患者便利、医生高效,让基层医生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临床优势。”

带领团队研发中医妇科AI辅助辨证决策系统
“中医传承要‘坚守根’,还要‘打通墙’。”全国名中医罗颂平教授说,“坚守根”是读经典、做临床,而“打通墙”,则是要结合多种现代科研方法,为中医研究注入发展活力。
“中医科研更要善用现代科技,强调学科交叉。”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李俊强调,只有不断与不同领域进行学科交叉,优化知识结构,才能推动中医药一直不断前进。医院一直注重人才的分层次、分梯队、分类型培养,融合传统师承与现代临床研究,培养“姓中”的创新人才。
在罗颂平教授指导下,郜洁创新性地提出“肠-胞宫”轴理论,用现代科技解析中医“种子培土”的原理。为了规范诊疗,核心制定诊疗指南,推广至全国88家基层医疗机构。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包含重点项目1项。2023年二次研发全国名中医的“助孕丸”入选广东省“岭南名方”……她说这些都是过往,仍需继续努力,让更多家庭充满希望,也让郜洁更加坚信,中医的守正创新,能够为生命带来更多可能。
“中医科研之美在于发现未知的已知。”郜洁说,中医科研要勇攀高峰,根源是要坚定中医临床自信。以现代科技深挖中医智慧,让中医疗效有证据,中医优势有数据。“大家都在说中医药出海,如果说现在名医思想、学术理论已经在出海,那么我的未来努力方向,是希望让中医药诊疗技术出海之路更宽广,做好中医妇科流派活态传承,为世界女性健康书写中国方案。”
【人物名片】
郜洁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儿中心副主任、广东省中医临床研究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学科带头人,全国名中医罗颂平教授的学术继承人、岭南罗氏妇科流派第四代传承人。获国家级青年人才、青年岐黄学者、广东省青年珠江学者、广东省优秀青年教师、首届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等称号,2025年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
文|记者 林清清 朱嘉乐 通讯员 粤卫信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