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霸道”家属连送三面锦旗,沪沂联手拯救龙宝宝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2 20:31:00    

“霸道”家属,一口气送来三面锦旗。“必须好好感谢杨主任、严主任和梅主任!”

家属与杨元爱主任(左)、梅董昱主任(右)合影

生后第二天就进ICU的龙宝宝

俊俊(化名)是一个龙宝宝,但才出生两天,他就出现了腹胀、呕吐,随即住进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沂医院的新生儿监护室(NICU)。

第二天深夜,小儿外科杨元爱主任接到ICU打来的电话,急忙从家里赶来为孩子做了急诊剖腹探查手术,术中发现末段回肠系膜存在先天性缺损,肠管局部卡压引起了肠梗阻。

虽然做了一期肠吻合手术,但因为远端肠管发育和蠕动功能并不好,经过了近2周的术后用药治疗,仍然无法正常排便。

术前X片显示低位肠梗阻

二次手术终解难题

了解到俊俊的情况后,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普外科严志龙主任、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常驻临沂医院的普外科梅董昱主任为俊俊进行了会诊,决定和家长讨论进行二次手术。

“俊俊妈妈,孩子现在这个情况要进行二次手术,改做暂时性肠造瘘,让大便可以从腹部造瘘口直接出来。”

“孩子还要再做一次手术,说实话,我们全家当时都很迷茫、害怕,但医生的耐心解释、坦然相告和专业精神让我们决定再试一试。”孩子妈妈坦言。

肠造瘘术后第1天、第2天……患者家属每天都会问杨主任孩子的情况。直至第5天终于从造瘘口排出了墨绿色的肠液,腹胀也逐步缓解,家长悬着的心终于落地,手术成功了。

梅董昱主任手把手教家长“肠液回输技巧”

医患将心比心

肠造瘘虽是一种暂时的姑息性手术,改变了正常的消化道解剖结构,增加了手术后居家护理的负担和心理压力,但是对于新生儿来说却是救命之举。

根据不同的造瘘类型,有的还可以做肠液回输、减少营养物质的丢失和远端肠管的废用性萎缩,为新生儿体重的增长和后续关造瘘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我们有专门的护理人员教孩子家属如何更换造瘘袋以及相关注意事项,”梅医生介绍说,“其实照顾肠造瘘的孩子对家属是一个的考验,因为除了跟正常宝宝一样喂奶、换尿布、换衣服以外,还要做造口的居家护理,家属们很不容易。”

造瘘术后2个月,孩子的体重增长到了6kg,临沂医院新生儿外科手术团队综合评估后为俊俊做了关造瘘手术,术后1周顺利出院。

如今,俊俊已经和其他小朋友一样,开启了自己稳稳的成长之路。

关瘘术后随访

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上海专家来到了临沂常驻,为临沂及周边地区的患儿提供了便利可及的高品质健康服务。

目前,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临沂医院新生儿手术数量不断增加,形成了“新生儿-小儿外科-护理+X”多学科团队协作模式,全方位、长程护佑更多的新生儿家庭。

通讯员 刘海清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