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CAR-T助力22岁骨髓瘤患者生命再起航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09:19:00    

来源:【大河健康报】

□记者 王嘉译 关雅昕

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CAR-T细胞疗法相关成果赫然在列。

CAR-T细胞疗法正悄然穿透病魔阴霾,为无数患者重新校准生命航向。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病房里,22岁的小袁(化名)正用年轻的生命验证着这项前沿技术的磅礴力量

病魔突袭 青春轨迹骤然转向

大二暑假,怀揣着军旅梦的士官专业学生小袁,在一次健康体检后发现尿胆红素明显异常。全面检查后,半数以上血液检测指标提示不合格。

从最初的胸骨隐痛到全身骨骼如针刺般剧痛,这个本该在训练场上挥洒汗水的青年,在半年内被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一种以骨质破坏、肾功能衰竭为特征的侵袭性血液肿瘤

“这是一种吃骨头的病。”小袁回忆起被病痛折磨的时光心有余悸。癌细胞破坏骨骼,攻击肾脏与免疫系统,疾病带来的剧痛让他几近绝望,“已经不由我自己了,听天由命吧”。

两年间,小袁辗转多地求医,2024年6月,病情再次恶化,腿部剧痛、肺部感染接踵而至,遂转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

“像小袁这般年纪的年轻患者实属罕见,这种中位发病年龄超过60岁的疾病,在年轻患者身上往往呈现更凶险的生物学特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王冲教授直言。

绝境逢生 免疫利刃精准出击

“目前血液肿瘤病因仍不明确,多发性骨髓瘤尚无法根治。”王冲教授说。患者通常需要依靠多轮化疗,结合干细胞移植或者细胞免疫治疗,才能长期保持稳定状态。小袁属于高危型骨髓瘤,治疗难度大幅增加,即使完成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续仍有复发的可能。CAR-T疗法成为小袁最后的稻草

目前,中国在CAR-T赛道中已处于领先地位。CAR-T技术的成熟、优化以及支付门槛的降低,使患者有了新选择,生活质量和生存期将得到显著改善。

“从患者血液中分离出的‘种子部队’,接受基因编辑系统的改造,整个过程像在体内培育‘抗癌森林’。我们给T细胞装上GPS导航系统,使其能精准识别BCMA(B细胞成熟抗原)蛋白标记,将癌细胞连根拔起。”王冲教授形象地解释CAR-T技术原理。

BCMA是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标志,CAR-T细胞通过嵌合抗原受体与之结合,激活T细胞的杀伤程序,释放穿孔素和颗粒酶,使癌细胞瞬间瓦解。

2024年10月,小袁平静地躺在细胞回输床上,淡蓝色的外周静脉留置针正将救命细胞缓缓注入。这是CAR-T治疗的决胜时刻,也是他与多发性骨髓瘤鏖战的转折点。

基因改造的T细胞如特战精锐部队精准渗透,在患者体内上演无声战役。小袁从治疗到出院一路绿灯,初见时轮椅上的他,如今已能大步流星,重归正常生活轨道,只需定期回访即可。历经生死淬炼,他的眼中重燃斗志火焰,被病魔暂时掩盖的士官英姿,正以挺拔姿态重现。

谈及未来愿景,从医近20年的血液科专家王冲教授满怀期待:“骨髓瘤将从‘难以治愈’的疾病转变为一种可以长期控制的慢性病!”

从训练场到病房,从绝望到重生,小袁的抗癌历程似梧桐树的四季轮回,20岁不再是生命的句点。当春风再次拂过中原大地,那些曾经历寒冬的生命,终将在科技暖阳的照耀下,绽放出最坚韧的绿意。

王冲教授致骨髓瘤病友的一段话

各位骨髓瘤病友,大家在面对疾病的时候或许会感觉到非常疲惫、非常无助,但是请你们一定要保持信心。因为我们的每一次治疗,每一份坚持都在为未来生活争取更多的可能。你们并不孤单,你们身边有家人、有朋友、有医护人员的大力支持,还有无数像你们一样勇敢面对挑战的患者,一起前行。

我们相信,随着未来更多诊疗新技术的出现,骨髓瘤未来的治疗一定是光明无限。

专家介绍

王冲教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团委书记

血液病医学部一病区负责人

中原英才——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河南省卫生健康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河南省卫生健康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河南省预防医学会血液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河南省临床肿瘤学会浆细胞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河南省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液肿瘤精准诊疗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医院学会浆细胞疾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河南省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常委

本文来自【大河健康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