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条盘山路串起八个村,“路通业兴”组合拳打通沂蒙“果香走廊”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2 16:04:00    

春光正好,大峪沟畔万物勃发。在临沂市平邑县地方镇大峪沟流域,一条全长6.5公里的天宝片区旅游振兴路正加速延伸。这条总投资3110万元的双向两车道沥青路,预计今年五一前通车,将串联起片区内8个村庄、1万余名群众,打破交通瓶颈,激活林果产业,铺就乡村振兴“快车道”。

“第一次进村遇大雪,大山沟里道路崎岖难行,运输车在泥泞中打滑的情景至今难忘。”山东省审计厅派驻平邑县地方镇兴和居村第一书记孙超指着正在铺设的路基回忆。天宝片区是北纬35°优质果品产区,年产山楂、冬桃等水果6万余吨。然而,仅有的“地庞线”公路难以承载产业发展需求,每逢雨雪天气,群众出行与果品外运更是步履维艰。

2024年1月,省审计厅选派孙超等5名第一书记进驻片区5个村庄,首抓交通破题。他们积极联系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邀请专家实地调研勘测,设计了一条贯穿片区全域的旅游公路。道路里程长、投资大,资金从哪里来?新修的道路是否符合土地规划?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虽然困难重重,但我们始终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孙超介绍,他们与镇党委、政府,水利、交通运输等部门多次座谈沟通,了解相关政策,经过充分论证后向省审计厅汇报,派出单位多方呼吁,积极协调,最终解决了道路建设资金需求。

资金问题解决后,新的挑战接踵而至。公路建设需占用102.3亩土地,涉及村民林地、宅基地,需砍伐树木、拆除沿线房屋和设施等。第一书记与镇党委、政府,村“两委”成员主动上门做思想工作,耐心细致地向村民讲解补偿政策。为了保障群众利益,6.5公里的天宝片区旅游振兴路设计方案,前前后后经过了八次调整。

历经10个月攻坚,振兴路于2024年11月正式动工。3月27日,记者在辛庄村施工现场看到,挖掘机、压路机等各类机械设备轰鸣作响,有序作业。站在初具雏形的道路上,村支书廉士兵指向西侧山脉介绍:“这片山贡献着村里半数产值,过去全靠坑洼狭窄的土路运输。”据测算,道路建成后,将实现“半小时进城”的便捷交通,带动林果运输成本下降30%,更为山区旅游开发打开了通道。

路通更要产业兴。第一书记工作组深挖片区资源优势,打出产业振兴组合拳:争取各类资金92.3万元安装156盏路灯、建设5000平方米生产路,夯实基础设施;引入外出能人夏云利返乡创业,打造山楂粗加工共富工坊,投产后年可加工鲜果3000吨,带动村集体年增收2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0个;规划建设水果交易市场,破解散户销售难题;试点百亩丹参种植,探索“党支部+合作社+企业”联农带农模式。目前,片区已建设形成“特色种植-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全链条,预计2025年户均增收超万元。

“我们开展帮扶工作,从开始规划到落地实施,都要确保合法合规进行,这是对事业的负责、对群众的负责。”省审计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晓峰多次强调帮扶项目的合规性。作为省审计厅派驻的第一书记,孙超和同事们始终严守纪律红线,严把政策关口,充分发挥审计工作专业优势,确保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如今的大峪沟,正焕发出新的活力,书写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答卷。

来源:大众日报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