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一表机”系统,一次性填完6个部门的信息,给别人烤了四年串的刘博,40分钟就拿到了营业执照,立马从“打工仔”升级成了“小老板”。通过“庆码行”平台扫码提交材料,来庆创业的创元科技负责人赵云秋3个工作日便收到了研发补贴。“数据跑腿”替代“群众跑路”在大庆已成常态。

市民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办理相关业务。新闻中心记者 李慧呈 摄
近年来,大庆锚定“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目标,以数字政府建设为引领,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快办、智办”跃升,市场主体突破32万户,规上企业达575家,两项营商环境指标位居全省首位,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优质的营商环境就像一块磁铁,持续吸引着资金、人才和技术等关键要素,也为地区经济增长带来无限可能。
“以前办证要反复跑5个窗口,填十几张表格,现在只要扫码填一次表就行。”在高新区创业的市民肖丹提到的,正是全市推广的“码上入企”服务。
依托“庆数通”“庆码行”“庆E办”等数字化平台,大庆推出11项全国首创、6项全省领先的改革举措。市住建局引入专业经营公司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监管,审批时限压缩30%;市税务局创新“付即开”服务,企业缴税后5分钟内即可获取电子发票;市营商环境局联合多部门打造的“基层减负一件事”,乡镇报表量减少50%;市生态环境局推出“环评益企来”,全面优化审批流程,较法定时限大幅压缩70%……目前,大庆政务数据总量突破350亿条,电子证照汇聚量达338万条,涉企事项“零跑动”覆盖率达75%。“数字赋能不仅提升了效率,更重构了政务服务生态,大庆政务服务正迈向‘无感时代’。”市营商环境局负责人表示。
融资难曾是中小企业的痛点。如今,大庆搭建全省首个融资信用征信服务平台,归集15.3万户市场主体数据,联合金融机构推出“科创贷”“订单贷”等定制产品。2024年,平台发放贷款121.2亿元,惠及经营主体超2000家。“从申请到放款,全程线上操作,利率还低于市场水平。”珩玢装备制造财务总监杨维连连称赞。
刀刃向内找问题,精准发力补短板。今年年初,大庆梳理出336项营商环境领域问题,开展“破坏营商环境突出问题”“民生服务流程不便捷”专项整治。针对企业反映的“政策找不到、看不懂”难题,市营商环境局推出“惠企政策计算器”,智能匹配推送政策;针对执法“多头检查”问题,市委政法委建立涉企联合检查“白名单”,压缩检查频次40%。市12345热线创新“接诉即办”机制,群众满意率连续12个月居全省首位,一条热线串起了民生服务的“暖心线”。
大庆也找准了为民服务的“实干路径”,基层工作人员不仅实现了“指尖减负”,更得到了“心头松绑”。通过“庆数通”平台,肇州县将21项高频报表整合为“一键生成”,乡镇工作人员李瑶佳坦言:“过去填表占七成精力,现在能腾出手走访企业了。”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从“一表通办”到“码上服务”,从“数据孤岛”到“全域共享”,大庆以数字变革打通营商环境堵点,用法治化、市场化手段破解发展难点。市营商局负责人表示,随着“庆数通”“庆码行”“庆E办”三大品牌持续升级,大庆将以更优环境吸引更多“敢闯敢干”的企业扎根,为龙江全面振兴贡献“大庆力量”。
这座因油而兴的城市,正以营商环境之“优”,促经济之“稳”、谋发展之“进”,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全速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