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版权新引擎:浙江如何让非遗“活”起来、IP“火”起来?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11:36:00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版权不仅是创作者的“护身符”,更是文化创新的“助推器”。4月25日,2025年浙江省暨杭州市知识产权宣传周版权主题活动在杭州滨江区举行。

民间文艺焕新:从非遗传承到版权认证

活动现场,一场别开生面的签约仪式成为焦点——浙江省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正式启动。

杭州临安区、宁海县等7个县(市、区)率先签约,为传统文艺注入法治力量。在临安区的展台前,琳琅满目的文创产品吸引了众多目光:等比例缩小的秘色瓷器冰箱贴、憨态可掬的存钱罐、精雕细琢的石刻摆件……每一件作品旁都摆放着浙江省版权局颁发的作品登记证书。“过去手艺人埋头创作,现在有了版权认证,作品既是文化符号,也是市场资产。”临安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据悉,该区已梳理172项非遗项目和109名非遗传承人的版权资源,打造“吴越物华集”等文创品牌,年接待游客超百万,真正实现了“非遗活态传承,版权变现惠民”。

国际漫短剧生态平台:当动漫遇上短剧,让创意“破圈”出海

当前,微短剧与动漫的结合正成为内容创新的新风口,但行业痛点同样明显,中国网络作家村党支部书记王誉蓉坦言:优质IP转化效率低、侵权监测成本高、出海流程复杂。

依托浙江“动漫之都”的产业基础,平台汇聚中国网络作家村325位头部网络作家、数十家动画公司及AI技术团队,旨在打通“IP孵化—AI创作—版权确权—全球发行”的闭环生态。

据统计,2024年我国动漫用户规模已突破5亿,短视频用户突破10亿。在这数字文化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既要筑牢版权保护的基石,也要架设创意交流的桥梁。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