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劳保手套机织就“家庭工厂”新路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12:13:00    

4月14日,记者走进新疆精河县大河沿子镇额勒森陶勒盖北村家庭工厂,五台手套机轰隆作响,村民操作着手套机,随着密集的针脚快速落下,一只只坚实耐用的劳保手套逐渐成型。杨建洪高兴介绍道:“这些手套机耗电不大,一台机器每天用电大概是三到四度,电费成本不到三块钱,而且机器是全自动的,比干农活轻松多了,挺好的。”

据了解,这些劳保手套机90秒便能织成一只坚实耐用的劳保手套,平均每天可产出350至450双手套,整个生产过程高度自动化,一个熟练人员可以管理多达15至20台机器,有效提升了劳动力效率,也增加了就业机会,为乡村振兴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如何实现产业振兴,村民杨建洪和村两委一直不断探索着适合村庄实际情况的产业发展道路。从2024年年初开始,杨建洪突然发现,周边没有制作劳保手套的工厂,劳保手套加工这个产业进入他们的视野。为深入了解这个产业的真实情况,他和三个合伙人多次到外地考察劳保手套加工厂,实地考察设备生产厂家,到山东对接纱线等原材料。项目能否成功落地,杨建洪和三个合伙人先行先试。今年4月初,他们购置了5台劳保手套加工设备,当月就完成投产。杨建洪计划扩大生产规模,继续购置25台全自动劳保手套加工设备,将小工厂发展成大产业。

与传统生产方式不同,村两委独辟蹊径,将劳保手套工厂转移到闲置农户家中,通过租用农户闲置房屋,可以将农户闲置的空间资源盘活,让“家庭工厂”成为村民增收致富的引擎。额勒森陶勒盖北村党支部书记白元龙:“返乡青年创业就业,‘引进来’只是第一步,‘走出去’才是真道理。下一步,我们村两委要大力支持他们走出去开拓更广市场,销售更多产品,带动村民一起增收致富。”产业发展好,乡村才能聚人气,才能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

近两年,额勒森陶勒盖北村还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特色农作物西瓜、水果玉米、中药材葛根种植800亩,解决村里闲散劳动力120余人。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盘活村队空闲资源,建立农家乐、家庭工厂,全村的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

中国日报新疆记者站记者毛卫华|木热迪力·玛纳斯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