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是一名越野摩托车赛车手,曾经斩获多个全国比赛冠军;他是95后新农人,浑身带着闯劲;他也是一名村庄负责人,筹资80余万元建设9个现代化香菇大棚希望带领村民们“弯道超车”。近日,记者来到平度市仁兆镇东仁兆村,听村庄负责人王浩越讲述自己种香菇的故事。

王浩越记录香菇生长情况
摩托车赛车手拿奖拿到手软
1995年的王浩越从小就喜欢运动,因为运动能力突出,他被选进体校学习。“后来我就从事了越野摩托车的训练,从2012年开始,就不断地参加各种类型的越野摩托车比赛。”王浩越告诉记者,他曾在全国各地越野摩托车比赛的赛场上参加比赛,并且荣获了众多冠军。

王浩越获奖

王浩越的奖杯奖牌
记者看到,在展柜里满满当当的都是王浩越的获奖证书和奖杯。“可以说是拿奖拿到手软。”王浩越介绍,后来年龄越来越大,在2022年就有了退役的想法。
退役后干点什么?王浩越思索这个问题有一段时间,最终他选择回村。“父母都在农村,我的根在农村,我就想要回村创业。”

王浩越正在查看香菇长势
在体校时王浩越特别喜欢吃香菇,闻到那种沁人心脾的菇香,就感觉特别享受。“也许与香菇有缘,有次我参加活动,来到一个香菇种植基地,看到菌棒上生长着像雨伞一样的香菇,我像端详奖牌一样端详了好久。临走时买回几个菌棒尝试一下,没想到拿回家的菌棒竟然长出香菇了。”也正是这个机会,让王浩越产生了种香菇的想法。
投资80多万建香菇大棚
多年的摩托车越野赛,王浩越将奖金攒了起来,准备创业时,他把自己的老本拿出来了。“回乡后,依托家乡蔬菜产业强镇优势,我创立了平度市先泰蔬菜种植家庭农场。流转大沽河畔25亩地,筹资80余万元,建设了9个现代化香菇大棚。自己的钱加上父母的赞助还不太够,我又贷了10多万元。”

大棚里的香菇
记者了解到,初次种香菇,王浩越因为不懂技术吃过亏。“种第一棚香菇时因为不懂技术,往菌棒里注水过早,没有长出蘑菇,菌棒也被破坏了,后来找技术专家学习,才逐渐地走上正轨。”
王浩越说,种香菇关键就在配方和控温上。“所有菌棒都是我们自己制作的,木屑、木糠、木薯渣按7:2:1配比,加上麦麸和玉米粉,高温灭菌后接种菌种。每个大棚装智能温控系统,保持22℃恒温、85%湿度。看这个菌棒(展示菌棒),28天就能出菇,一年能收6茬!”回村创业后,王浩越对村里的大事小情都上心,村民有什么困难王浩越只要知道了都会帮忙。“从小就是叔叔伯伯们看着我长大的,现在我回到村里了,自然应当多出点力。”
仗义帮忙,王浩越得到村民的认可,如今他成为村里的负责人。
香菇亩均产值超十万
他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如今王浩越的香菇种植技术越来越成熟,香菇的产量也非常高,收益可观。“单棚年投2.2万个菌棒,亩均产值超十万元。”王浩越说,自己的大棚会招聘村里的村民打零工,给他们开工资。
“回村创业,就想着带动村民致富,成为村庄负责人后,这个想法就更迫切了。”王浩越说,现在自己蹚出来这条路比较成熟,也鼓励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扩大香菇种植规模。“一开始劝说村民搞香菇种植,村民观望得比较多,现在村民们看到种植香菇确实可以弯道超车,已经有许多村民产生了这个想法。”
王浩越说,他通过“农场+农户”技术帮扶机制,免费为43户村民提供菌种培育服务,带动形成特色食用菌产业集群。借助“合作社+香菇种植基地+农户”模式与庄户学院流动课堂,传授技术、统一标准、解决销路,靠香菇增收致富,书写乡村“共富密码”。
(半岛全媒体记者 尹彦鑫 宋泓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