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生一案”激活学生科创因子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4 08:50:00    

本报讯(记者 蒋亦丰 通讯员 胡凯)近日,某环境科学顶级期刊发表了一篇论文,揭示了钾元素在盐沼中的输运机制和循环过程,为更好地评估滨海湿地系统的生态服务及碳汇功能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值得欣喜的是,这篇论文的独立一作是西湖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孙正涛。

西湖大学在2022年正式启动本科生招生,锚定培养未来科学家的目标,着力探索“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希望每一位毕业生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宽广的国际视野、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卓越的创新能力。”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说。

据了解,西湖大学为每一位本科生制定了一套与其兴趣、特点、优势、成长背景相适应的培养方案,允许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专业,自主安排非基础课程的修读进程,学有余力的还可以修读部分博士生专业课程。

值得一提的是,本科生可以从学校安排的包括施一公在内的200多位博士生导师中,选择自己心仪的学术导师。孙正涛选择了工学院环境水文学讲席教授李凌作为自己的学术导师,并且拥有了一个在导师实验室的“工位”,可以经常和博士生、博士后一起开组会。因为喜欢化学,他被分到生物地球化学方向的研究小组,成了实验室副研究员陈小刚的“助理”。

目前,西湖大学全校所有国家级、省级实验室和科研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均向本科生开放,新生在一流科研人员的指导下参与科研项目,接受完整、全面的科研训练。学校还实行新时代书院制,打破学院与专业的界限,建设“一站式”学习生活社区。社区成为不同专业背景下本科生交流研究思路、碰撞思想火花的综合平台。

在良好的科研生态中,西湖大学本科生的科创因子被充分激活。学生张乐程以共同一作在人工智能顶级学术会议发表论文。学生庞志鸿以共同一作在化学顶级期刊发表论文,首次实现对铅基磷灰石及其铜掺杂高质量样品的一步合成。学生贾熠飞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学交流期间,斩获CPU(中央处理器)芯片设计优化奖第一名等。

“步入大学意味着步入了思维开拓和个性发展的阶段,希望西湖大学所有本科生都能够获得开阔的视野、深刻的洞察力、可贵的同理心,能够以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应对未来挑战。”施一公说。

《中国教育报》2025年04月04日 第01版

作者:记者 蒋亦丰 通讯员 胡凯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