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讯息 >

居民“拍卖”坪山记忆 “开”老街宝藏

  •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7 07:03:00    

“日常艺术家”们共创坪山在地记忆地图和故事卡。 受访者供图

近日,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正式公布了2025年第二届全民艺术普及推广项目的“十佳公共文化艺术品牌”获奖名单。由坪山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指导、坪山美术馆主办策划的“文体进四区——艺术外送计划”成功入选,这是该项目第二次获此荣誉。“艺术外送计划”打破了艺术体验与探索的边界,让艺术走出场馆,实现美术馆公共价值的在地转化,让居民可以体验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互动

深度访谈14位社区人物 设置5个“艺术外送”站点

2023年,为了探索打破艺术体验的空间边界,让艺术与在地居民的生活空间发生更多互动的可能,坪山美术馆发起了“艺术外送”系列行动。通过培育在地志愿者和社区居民,将艺术体验“外送”到园区、厂区、社区、校区。

美术馆团队对14位坪山社区人物进行了深度访谈,书写了他们与坪山深深浅浅的情感连接与生命故事;同时,美术馆团队设计了两条社区探索线路,设置了5个“艺术外送”站点,为公众提供可即时创作的便民艺术服务。“艺术外送”系列行动,开拓和链接了许多坪山在地居民与种子力量。项目获评“2023年度深圳市十佳公共文化艺术项目”及“深圳市文化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奖项,并提名“2023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公共教育项目”。

升级

推出“日常艺术超市”快闪 艺术家与本地居民共创

坪山美术馆将2023年的“艺术外送”称之为1.0版本,2024年进行了2.0版本新尝试——打开美术馆。

在坪山美术馆的临街地带,坪山美术馆推出一个名为“日常艺术超市”的快闪空间。美术馆团队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到37名来自社会各界、大湾区不同城市的日常艺术家,与本地居民共创,把日常的故事与创作带到美术馆,用更贴近在地生活的视角诉说坪山故事,通过四次培育课程,呈现20场活动和工作坊以及8个调研项目,成功连接周边社区,把对坪山日常生活的观察及调研转化为公众可参与的艺术作品或行动,最终在坪山“日常艺术超市”中展出。

以“日常艺术”为主题,“超市”展示坪山日常艺术家在地居民的艺术创作,这不仅是体现坪山文化的艺术橱窗和信息枢纽,也是赋予旧物新生的材料超市与临时创作室。从这个微小却充满活力的物理空间出发,美术馆团队期望打破传统美术馆的边界。

这个概念的核心在于将艺术创作和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让人们在进行艺术观赏和感受的同时,与日常艺术家的创意与情感在保护城区环境的意愿下共振,是此项目期望达成的目的与意义。

“艺术不仅仅停留在美术馆,我们尝试打开美术馆,带来更有创意、更有意义的公众与艺术的互动。”坪山美术馆馆长刘晓都曾表示,坪山美术馆要打造成一个具有影响力的深圳东部文化高地,同时也要致力于将艺术带入公众生活,让艺术成为日常的一部分。

外送

发起“20元美食街挑战” “打包”坪山故事

在坪山,人人都是艺术家。坪山美术馆围绕社区营造、参与式艺术、文化研究、声音艺术创作四大方向展开培训,邀请相关资深导师,共同探索、支持日常艺术家们完成相关主题的艺术创作,将他们在这次行动中的创作打包成艺术工作坊、特色文旅地图、原创设计桌游等,让日常艺术活动外送至坪山每个角落,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生活中的艺术,也让坪山成为一个大家愿意走进来感受艺术、留下做生活艺术家的地方。

“艺术外送计划”汇聚了“一绳儿”小组、“阿婆涌冲冲”小组、照片涂鸦艺术互动小组等日常艺术家小组,与市民在现场共同创作,创作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艺术作品,用更为贴近本土人文的视角来讲述了坪山故事。

坪山在地记忆采集小组以坪山记忆为核心,邀请不同代际、不同背景的新老坪山人共同讲述他们的故事,发起“20元坑梓美食街挑战”“坪山记忆拍卖大会”“云巴时光穿梭机”“坪山老街宝藏地图”“记忆地图茶话会”等一系列创意活动,共创坪山在地记忆地图和故事卡。

坪山桌游小组以坑梓的“阿婆叫沥”为灵感原点,延展了坪山田坑水系周边,并将坪山的历史人文与自然生活串联起来,制作出一款桌游,将流域地貌、风土人文、日常故事、人物事件融入到桌游中,用时下年轻人流行的方式去讲述坪山故事。

“艺术外送计划”系列活动吸引了数千名市民参与,不仅有坪山本地市民,也有来自宝安、南山的参与者,甚至还吸引了专程从惠州、广州、中山前来参与的“灵感采购员”。“‘艺术外送’甚至送出深圳,触达大湾区的不同城市,让更多大湾区居民了解坪山,共同感受坪山在地文化的独特气质。”坪山美术馆“艺术外送计划”相关负责人表示。

链接

推动“文体进四区”让文化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

近年来,坪山创新开展“文体进四区”(园区、厂区、校区、社区),有效推进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针对园区多、厂区多的特点,坪山优化精准服务机制,实现优质文体资源在服务场所、服务对象、服务方式、服务效果的四大转变,让坪山创新创业青年人才成为文体活动最大的受益者和最主要的参与者。

作为坪山区推动“文体进四区”的重磅品牌公共艺术项目之一,坪山“艺术外送计划2.0”的艺术共创行动将不断向坪山各社区、园区、厂区和校区蔓延,让更多的坪山市民看见和了解艺术外送计划,一起加入行动与共创中,进一步探讨“社区艺术”的可能性,带来艺术生产方式的更新和对艺术理解的新形态;同时也打破以往“只有职业艺术家才能进行艺术创作”的固有印象,提倡“在坪山,人人都是日常艺术家”,让城区的全体居民随时随地感受艺术的乐趣,近距离触及艺术的魅力。

在坪山,文化艺术不再束之展馆高阁,而是流动在街角巷陌,回荡在晨昏之间。

坪山图书馆未来学校分馆——“文心书房”开创性地拆除了图书馆的围墙,向社区敞开大门,“一门两开、早晚两进”让学校图书馆成为社区居民共享的文化绿洲。自2022年起,坪山区在深圳市独树一帜,率先推动公共图书馆与中小学校的深度共建,在人口稠密的重点生活区域,精心编织起一张“十分钟公共阅读服务圈”的网络。以馆校共建空间为载体,引入中国古动物馆馆长王原、书籍设计师朱赢椿、学者周国平、作家叶兆言等文化大家开展讲座、分享沙龙等,让文化书香萦绕坪山街头,高品质阅读之旅触手可及。

去年开放运营的深圳坪山长守戏剧谷,将坪山居民熟悉的客家围屋焕新为戏剧新空间,剧院的舞台与老房子融为一体,市民可以近距离体验和感受戏剧文化,甚至有机会与张国立等老戏骨同台,参演“龙马社”创排的话剧。

马峦山戏剧创排基地、山顶自然剧场正在建设中,坪山科技文化中心、龙田街道文体中心等文化场馆开业可期,升级打造“艺术外送计划3.0”,持续擦亮“坪山艺术季”“文津图书进坪山”等文化品牌,坪山这座硬核工业大区,也将持续展现柔软温润的另一面,释放独特的文化魅力。

采写:南都记者 曾海城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